我们《楞严经》现在开始千古有名的一个论辩,也是我们学佛的最重要的一步,七处征心,七次佛给阿难(阿难代表我们大家)辩论“心在哪里”,七次研究心在哪里;所谓“八还辨见”,八次再来讨论什么能够看见这个“见性”。所以呀,后世就变成“明心见性”。但是《楞严经》讲明心见性,我们现在一听明心见性,有一个观念千万要弄清楚,不过很难!这个话很容易懂,非常难懂!我们现在认为明心见性就得道了、成佛了,不错。认为明心,只要明白了我的心、真心,就见道了;见性,只要见到了我的本性,就成佛了,这个观念解释错了的。
《楞严经》所讲“七处征心”是明心,就是研究明白心究竟在哪里,是存在永恒的不变吗?还是变去?明白这个理,才了解自己的心。见性,并不是眼睛看到一个东西,有些人打坐看到一个亮光、看到光:“我见性了。”那是相。光也好,这些都是相、心性所发生的现象;不是性。把心性的现象认为是见性,全错了!你看见了光、看见了各种境界,能够看见那个是什么?那个能见之性要去找清楚。所以“明心”,(是)找明白自己现在能想、能用这个心在哪里;“见性”,研究自己眼睛能够看见、能够理解,这是什么东西看见?并不是说你看见了自性。关键就在这里。
我也讲得不对,不是讲的不对,我觉得蛮对了,就是我表达得不好,不晓得诸位了解了没有?因为这个话非常难了解!所以佛说到后来,只好说:“不可说!不可说!不可思议!”越说越胡涂!要自己去理解它。因为我们现在就碰到了这个开始。
猜你喜欢:
为什么称《楞严经》是开悟的楞严 (圣空法师开示)
楞严经名句赏析,开悟的楞严!
一代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与《楞严经》,为何先生如此推崇楞严经
南怀瑾:《楞严经》中佛把最高秘密都讲出来了
相关推荐
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