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代国学大师南怀瑾(1918年3月18日—2012年9月29日),出生于中国浙江温州,中国当代诗文学家、佛学家、教育家、中国古代文化传播者、学者、诗人、武术家、中国文化国学大师。 [1] 历任台湾政治大学、台湾辅仁大学及中国文化大学教授。 [2]
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南怀瑾随迁至台湾,并受邀到多所大学、机关、社会团体讲学,后曾旅居美国、香港等地,晚年定居苏州太湖大学堂。2012年9月19日,媒体传出南怀瑾病危的消息。29日下午4时,南怀瑾在苏州太湖大学堂逝世,享年95岁。 [3] 南怀瑾生前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,精通儒、释、道等多种典籍,全身心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设与传播,其出版代表作诸多,比如有《论语别裁》《孟子旁通》《原本大学微言》《易经杂说》等共计三十多册,且被人们翻译成八种语言流通世界各地。
1955年,南怀瑾在窘困的处境下,便举家迁到台北龙泉街,住在贩夫走卒喧嚣终日的菜市场附近,在这里,南怀瑾常年右手执笔写书,左手抱着幼子,双脚还要不停地推着摇篮,以防尚在襁褓中的婴儿哭闹。困顿中的南怀瑾煮字疗饥, 凭着惊人的记忆力完成了《楞严大义今释》、《楞伽大义今释》两本力作,但在书店堆放在角落里,少人购买。
20世纪60年代起,中华文化复兴,此举在民间激起强烈的文化乡愁。1960年,文化名人读了《楞严大义今释》之后表示赞许,南怀瑾逐渐让人知晓,弟子渐多,并被邀请在驻地巡回演讲。
南怀瑾先生讲述:《楞严经》在佛经里头以及整个的中国文化里头,从唐代以后,《楞严经》与中国的佛教、佛法尤其禅宗,是不可分开的一部经典。所谓中国的丛林下,就是禅宗的影响之下,有一个流行的名言,《法华》、《楞严》,《法华经》同《楞严经》这两部经,抱本参禅,要想明心见性、学佛而悟道,必须以《法华经》、《楞严经》为标准,印证自己修行的必行之路。
同时,到明代的时候,中国的理学,就是儒家受禅宗的影响所产生的宋明理学家,曾经也有一句名言:“自从一读楞严后”,所谓读过《楞严经》以后,“不看人间糟粕书。”对于人世间所有的学问都不喜欢看了,都认为是渣子。那么推崇《楞严》到了极点。“自从一读楞严后,不看人间糟粕书。”那么,这些推崇《楞严经》是至高无上的一部经典。
佛说《楞严经》在这个世界上最后出世,尤其在中国,《楞严经》最后传到中国;将来末法的时候,整个世界没有佛法那个时候,世界上所谓佛教佛法只流行两宗:一个是净土、一个是密宗,其它正法没有了。并不是说这两宗不是正法,我讲错了啊!其它的佛法差不多就没落了,到末法时只有这两宗特别流行。那么《楞严经》是最后到中国;到了末法的时候,《楞严经》最先离开了中国,没有了。那么将来的佛经丧失在人类那个末劫的时候,这些东西都看不见了。
我们要想真正求证佛法的修行的法门,要想真达到净土念佛而如何证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如何证到花开见佛境界,也非研究《楞严经》不可!要想参禅明心见性,非研究《楞严经》不可!要想成就密宗的什么各种成就法门,也非研究它不可!这一部经典所包含之伟大,实在是无比!
对于有人诽谤楞严经,南怀瑾先生这样讲:
可是因为大家有毁谤它的,所以这部经现在受了一点点影响。不过不会受大影响。譬如像我个人来讲,我很不服气这些人啊,随便讲考据,因为我这个人啊,头脑昏聩,不大喜欢考据。认为考据是很重要,但是考据出来绝对是这样吗?我不相信。尤其现在的考据靠古人的骨头啊,拿古代的剩下来的死人的一点资料拿来,就断定几千年前的人就是这个样子,太靠不住了!我们的考据我们自己看,去年的事情我们自己还记得记不得?你在哪里说过一句什么话,你做一个什么动作?自己都考据不出来。不要说去年,前一个月、昨天的事我们想想,自己还要考据呢!还要去读一下考据学,这一回考据到我昨天究竟睡了多久?昨天起来先穿哪一件衣服?刷牙齿先刷左边啊、右边啊?考据考据看, 还是先刷我的假牙齿呢,还是先刷我的真牙齿啊?所以,考据是重要,(但)绝对说拿考据来断定古人就是这样、那样,靠不住!说梦话!所以中国的学问分三种:“义理”,所谓义理就是哲学的,研究道理、学问的道理;“辞章”,就是文学,譬如唐朝考进士,唐宋元明清考进士考文章就是考辞章;“考据”,就是考证。当然,义理、辞章都需要经过考据。但是现在八十年代变成现在做学问,考据才是学问;辞章呢?中国人现在不会写中文,白话也不通(也许我不会写白话);文言也不通(当然我的文言也不好)。哎呀,现在我不晓得怎么办!自己天天讲中国文化——没有文化!自己文字都没有写通的。
推荐阅读:
南怀瑾:《楞严经》中“明心见性”不是说你看见了自性
南怀瑾:《楞严经》中佛把最高秘密都讲出来了
梦参老和尚《楞严经》:住山被烧掉后,为何反而明心见性呢?
为什么称《楞严经》是开悟的楞严 (圣空法师开示)
相关推荐
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