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大德:
七天的禅修活动到今天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。七天来各位都很精进,共同成就了这次的一期一会。在这七天中,我也讲了不少话,和大家一起学习了《心经》。今天,想就学习《心经》做一个简单的小结。
《心经》二百六十个字,加上题目二百六十八个字。讲的是什么呢?就讲六个字:如实空,如幻有。这就是整部《心经》的核心内容。“照见五蕴皆空……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……是诸法空相……”一直到最后“无所得”都是讲的如实空,只是层次不同而已。
如实空是《心经》所要阐明的基本道理,核心内容。如者,真如;实者,真实、实际,就是实相。从实相上来讲,一切诸法如实空,平等平等,不立一法。这是指的道理上、真理上的意义。按照《心经》的要求,这就是破二执所显的真理,二执就是我执和法执,二执都遣除干净以后,所显现的真实的道理就是如实空。这一句话可以用《心经》上面的“色即是空”来概括。
如幻有,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宛然存在。这与“无所得”三个字矛盾吗?不矛盾。是要破除在诸法上所起的执著,不是破除诸法本身,诸法还是像真如一样。幻相宛然,不起执著,不坏诸法,这就是心经上所讲的“空即是色”。如实空,不立一切;如幻有,不舍一法。
“色即是空”是文殊菩萨的法门,大智大慧;“空即是色”是普贤菩萨的法门,大行大愿。文殊菩萨的法门强调如实空,但不碍如幻有。普贤菩萨所强调的如幻有,也不碍如实空。空有不二,这才是佛教所要建立的根本理念。
由此我们又可以把它引申开来,加以发挥。如实空,大智慧,觉悟人生;如幻有,大慈悲,奉献人生。觉悟人生,可以定位为宗教精神、宗教关怀;奉献人生,可以定位为人文精神、人文关怀。
宗教关怀的实质是终极关怀。人从哪里来,到哪里去?我们在这个世间上,究竟为了什么?迷失的人觉得人生在世,忙忙碌碌,不过吃喝玩乐而己。这就是流转生死的苦因,种了这个苦因,将来、现前就要吃这个苦果。这些苦果,有许多不要等到来世,也不要等到三边去受苦报,大多数都是现报,现在就受报应。
人文精神,人文关怀,所要达到的目的,所要表达的根本宗旨就是尊重生命。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,有生命才有一切。世间法、出世法都是如此。要落实世间法,没有生命无从落实;要修出世法,要明白出世法的道理,没有生命也无从落实。尊重生命是人文精神的本质。我们要尊重人类的生命,要尊重人类的朋友,所有动物的生命都要尊重。人类如果没有了朋友,人类自己的生存也就成了大问题。佛教的慈悲精神,要我们不食众生肉,要戒杀放生,要尊重生命,这就是人文精神彻底的体现。联合国号召我们:多吃素,救地球。这是人文精神的彰显。我们佛弟子要带头坚持素食,为延长地球的寿命做出自己一点点贡献,并且以我们的行动,逐渐影响周围的人,共同来维护地球的安全。
《心经》讲的如幻有,也包括人文精神在内。《心经》讲了一大堆的“空”,一大堆的“无”,我们千万不要误会。在空了、无了之后,“菩提萨埵,依般若波罗蜜多故,心无挂碍,无挂碍故,无有恐怖,远离颠倒梦想,究竟涅槃”。这就是如幻有的和盘托出。无所得而得,那才是真正的得。所谓得而无得,就是不起执著,不起分别。“三世诸佛,依般若波罗蜜多故,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”。三世诸佛,同样是在如实空、无所得的前提下成就无上正等正觉。“故知般若波罗蜜多,是大神咒,是大明咒,是无上咒,是无等等咒”,这也是如幻有的全体呈露。
《心经》讲“如实空,如幻有”,这是整个佛教的根本宗旨,这也是我们今天需要大力弘扬的宗教精神和人文精神。生活禅“觉悟人生,奉献人生”的宗旨和《心经》的宗旨一脉相承。“生活禅”三个字,生活者,如幻有;禅者,如实空。生活者,人文精神;禅者,宗教精神。这都是一脉相承的。
佛法与世间法不能脱节,不能分离,不能把佛法讲成是空空洞洞的。佛法一定是如实空,如幻有。真空不碍妙有,妙有不碍真空。所谓“无一物中无尽藏,有花有月有楼台”。
七天来,我们参加坐禅的法师们,居士们都很精进,很勤奋。特别是两位外国朋友,七天当中他们始终如一,没有缺过一支香,没有任何特殊的照顾,与大家同吃、同住、同修。人类兄弟般的情谊,只有宗教的、佛教的共同修行中,共同追求中才能得到圆满落实。
七天来,内外护七的居士们也都辛苦了,正因为有这些内外护七居士们的辛勤劳动,才有我们禅堂的安心坐禅。有茶水、有点心、有水果,堂内、堂外到处打扫得干干净净,一片净土。使我们在堂内、堂外都有一份清净、安乐,吉祥的心情。
在这次禅修活动即将结束之际,惟愿以此功德,回向国家强盛,回向所有在各种灾难中遇难的人员往生净土;回向我们参加法会的大众福慧增长,六时吉祥!
(讲座完。顶礼度人师菩萨 净慧老和尚!)
回 向
世界和平 人民安乐
灾障消除 祸患不生
正法久住 法*常转
法界有情 同生极乐
相关视频
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