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样的佛法,每一个人的讲法不同,修行法不同,每一个人的见解不同;所以有很多种类的分别,又有很多种类的看法。
譬如真正修佛法的人,要不抽烟,不喝酒,不吃那么多的肉。有的同是佛教里面的人就说了:“佛讲戒律教人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喝酒,没有叫人不抽烟,所以抽烟不在佛教的戒律以内。”这就是自己给自己讲道理。根本抽烟的问题就在饮酒里面,不过自己要给自己做辩护律师,就说抽烟是不犯戒的。
真正有智慧的人,凡是不对的事情都应该不做;也不一定要佛讲戒律讲到这个问题,我就不做,没说到我就要做。不是这样的。一切恶劣的习惯,我们都应该改了它!
我们说不吃肉、不杀生。这个不杀生,也包括了不吃肉;这个不吃肉,也包括了不杀生——因为你若不杀生就没有肉吃了。
有的佛教徒又说了:“佛没教人不吃肉,只是教人不杀生。佛都允许人吃三净肉——不见杀、不闻杀、不为我杀。吃三净肉是可以的。”这也是自己口里馋,舍不得这个肉味,所以这样辩护。
以前我遇到一个教授,一天不吃肉也不行的,一定要吃肉。他说:“我即使不吃肉,就是闻闻肉味也是好的,都解馋了。”所以,你看每个人的见解是不同的,各人有各人的思想。
学佛法就要学戒、定、慧。
戒,就是“诸恶不作,众善奉行”。凡是恶的事,都不要做;一切的善事,都要做。定,就是勤修禅定。慧,就是由戒生定,由定发慧。这是戒定慧三无漏学。
要息灭贪、瞋、痴,要不贪、不瞋、不痴。
没有贪了就不争了,不争了就无所求了,你无所求就不自私了,不自私也就不自利了——所以这都有连带的关系。
学佛法就是要老老实实照这个方法做去,不能投机走捷径,躐等而进。要这样子实实在在去修行!
【编注】恭录自《为什么要受持五戒?》(宣化上人开示)
三净肉五净肉能吃吗?
【阿难!我令比丘食五净肉,此肉皆我神力化生,本无命根。汝婆罗门地多蒸湿,加以沙石,草菜不生。我以大悲神力所加,因大慈悲,假名为肉,汝得其味。奈何如来灭度之后,食众生肉,名为释子?】
阿难!我令比丘食五净肉:阿难!我在我佛教里头,教一切的比丘吃五净肉。什么叫“五净肉”呢?就是不见杀、不闻杀、不疑为我杀(不怀疑它是为我杀),或它自死(它自己死的),或者鸟残(或者鸟吃剩下的,好像鹰抓几只小鸡吃,吃不了,剩下了,你碰着可以拣着吃的,这叫“鸟残”)。以上这些都叫“五净肉”。
此肉皆我神力化生,本无命根:这种五净肉,都是佛住世时以佛的神力所化生的,它没有这个命根。什么叫“命根”呢?就是寿、暖、识。它没有识、没有暖,这叫“没有命根”。
汝婆罗门地多蒸湿,加以沙石,草菜不生:“婆罗门”,就是修清净行的。你们这些个婆罗门,因为地有很多沙,又有很多水,加上沙石混合土,这草和菜都不会生的。“蒸”,就是有沙石而热气蒸腾;“湿”,就是有很多水。
我以大悲神力所加,因大慈悲,假名为肉,汝得其味:我用这个大悲神力所加护,因为大慈悲的关系,把化现的这种东西都假名为肉,但它不是真肉,让你们吃这种的东西。
奈何如来灭度之后,食众生肉,名为释子:现在我叫你们这些个比丘吃这种假肉;奈何如来灭度之后,你们专门就去吃一般的肉,这怎么可以叫释子呢?不可以称释子!“释子”,就是出家人的另外一个名称。
【汝等当知:是食肉人,纵得心开,似三摩地;皆大罗刹,报终必沉生死苦海,非佛弟子。如是之人,相杀相吞,相食未已,云何是人得出三界?】
在这个末法之中,我灭度之后,出家比丘如果他想要吃肉的,他不管是五净肉、是三净肉;总而言之,是肉他就吃,他不问是不是佛神力所化生的五净肉。
汝等当知:阿难哪!你们应当知道,是食肉人:在我灭度之后,他冒充佛的弟子,大口吃肉、大口饮酒,吃肉饮酒是无拘无束,他说要自由的。
那么这个吃肉的人,纵得心开:纵然他得着一点小境界,或者开了一点小智慧;“心开”,就心里明白一点道理。
似三摩地:“似”,就是好像;本来不是的,这叫相似。相似,本来他不是开智慧,他自己就认为他开智慧了。好像某一天来的那一个人,自己说和六祖是一个样的。我问:“凭什么你和六祖一个样?”他说:“我呢,不凭什么和六祖不一样!”他以为这就是有了智慧了——这种人,就是现在所讲的这一类。
“似三摩地”,他好像得着一点点的定力,皆大罗刹:可是这正是大的魔王、大的罗刹鬼。
报终必沉生死苦海,非佛弟子:“报终”,他的寿命终了之后。“必沉”,“沉”就是“堕落”;必定就堕落去。堕落到什么地方呢?堕落到“生死苦海”里边!这种人,他虽然穿着佛的衣服,吃着佛的饭,但是他不是佛的弟子。
如是之人,相杀相吞,相食未已:像这等人,他又杀生又吃肉,又不戒杀又不戒荤。他们互相吞食,你吃我的肉,我也吃你的肉,这么样互相吞食。根本你吃我的,你就要还我的;我吃你的,也要还你的——互相还报,没有完的时候。为什么?你若吃我的肉,我就要吃你的肉;我吃你的肉,你又要吃我的肉;今生你吃我的肉,来生我又吃你的肉;再来生,你又吃我的肉,都相食未已。
云何是人得出三界:怎么可以说,这个人能超出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这三界的苦呢?
【汝教世人修三摩地,次断杀生。是名如来、先佛世尊,第二决定清净明诲。】
汝教世人修三摩地,次断杀生:你教化世间人,修这个三摩地的定力:第一要先断淫欲心,你淫欲心不除,尘不可出;可是你杀生的心如果不除,也是尘不可出的——所以要次断杀生,要戒杀生。
是名如来、先佛世尊,第二决定清净明诲:这个就是以前所有的佛(所有的世尊),和现在佛所提倡的这种教化。这是第二种的“决定清净明诲”——这是清净、最明显的教诲,你一定要遵守的!如果不遵守,那就是不会出离三界的。
【编注】恭录自《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》(宣化上人講述)
相关推荐
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