·西方在哪里?西方就在心头。佛号要念得清楚、念得集中,念佛要发愿往生西方,离开苦尘,不要太爱惜这个肉体。
·佛若念得着,马上解脱,西方的心花开见佛。
·用行的,心意要转变。诸佛菩萨都有愿力,而依此修去,在行住坐卧中皆不离佛,拜佛念佛都与佛相应,不要说为什么阿弥陀佛还不来接我。
·我们妄念种子深重,念佛时不是头昏,就是被妄念种子牵去,所以念佛时必须小心。
·念佛有很多障碍、妄想,念一句都不简单。
·念佛要一心专注地念,念到「心开花就开」,心清净了,就不会有烦恼。没有那些贪、瞋、痴的坏念头挤在头壳里,自然意不颠倒而身心自在,现前就是西方境界,就是「花开见佛」。
·不管遇到什么事情,都是一句「阿弥陀佛」。要远离是非也是这句「阿弥陀佛」。随时静下来就要念佛,念到睡着了也没关系。就这一念「阿弥陀佛」让我们超出三界,直到西方。所以修行要眼睛装作没看见,耳朵装作没听到,老实念佛。现在你们总是眼睛睁大大的仔细看(专看别人)。修行要人家愈不认识,愈好修。
·有些人瞧不起出家人,可是,要他们念佛,念没几句就起烦恼念不下去,甚至听到念佛声,心中起压迫感,好像千斤的石头压在心中一样,这就是没有善根。
·我们今天能出家,是件不容易的事。你看世界众生那么多,我们幸而能听闻到佛法,又有幸能出家,袈裟披身,这是一件很难得的事。这是我们过去曾持佛菩萨名号的缘故,有这个因,才有今天这个果。
·念佛定来即是禅,故说有禅有净土。念佛随缘,什么事情都在念佛中随缘,没有说我要念多少佛、我在念佛、我在做什么。要心心不离佛,行住坐卧、一举一动,什么时候都在念佛。哭也念佛,脚踏一步也念佛。念佛的力量集中可达三昧,念佛三昧不简单。每个人带种种业障来,不要再带新业而去,否则地狱有份。
·念佛不是简单的,必得通身放下,内外各种纷扰都要摒弃,一心清净称佛名号,然后才能相应。要能将一句六字洪名,念得清清楚楚、听得明明白白,不要有一丝疑念,其他杂念自然消除,决定会证到一心不乱。如果你们相信我的话,老实念佛,行住坐卧不离这个,甚至在梦中都能把持得住。把一句佛号谨记在心,不为六根尘境所侵扰,到了这种地步,自然心不贪恋、意不颠倒。等到功夫纯熟,西方极乐世界自然现前。这是关系生死大事,千万不可掉以轻心!
·现前第一念是「念佛」(无论何时何地,当下这一念即是念佛),全知是佛念(整个意识只这一佛念),就是一切音声是念佛声,鸟声、车声、人声等,皆是念佛、念法、念僧。摄一切音声、一切现象界入佛音,勿为所转。
·念佛时,心是佛、是戒、是禅、是念念净化。真心是不生不灭的,要用念佛来找它。佛乃没有相,佛是无相的,念佛乃无相,佛在心头。「相」是供在佛桌上的佛菩萨,并非真佛,不过借此而引发我们的自性佛。
·正念以念佛为第一。「南无阿弥陀佛」六字洪名,只要一直念下去,自然有正念。念佛要一直念到心不离佛、佛不离心,念到一心不乱,意不颠倒。
·佛号要多念,这点最重要。
·不要看念佛很简单,业感重的人,会念得索然无味,起烦恼念不下去。所以,各位如果能够一句佛号,一直念下去,这也是不简单的事。
·西方是归宿,如老农夫等太阳西下,可休息了。
·有烦恼时,要一句佛号提起不断,这样,念头有个归处,才能对治烦恼。一句佛号一直念下去,自然渐渐没有烦恼,智慧清明,便能走出一条解脱路,免再堕入生死轮回。而我们这一趟人生走一遭,才有个目的。
·打妄想或起烦恼时,要赶快停止!继续念佛。如妄想继续打,就不要去管它,还是要念佛,才不会退失道心。
·能在一天当中,平平静静念佛、拜佛、做事,没有什么事,这样过就好,不要想做什么、什么……。(打妄想、搞花样)
·修行要保持中道,不急不缓,细水长流。
·赶快修,修来西方。否则这里很苦,你看这么热……,西方是清凉的所在。修到要去的时候,不挂碍任何一样,每一样都无挂碍,只带我们的灵光,「灵灵觉觉」去。
·行住坐卧都在念佛,定下心来念,便可觉悟到——我们的心一天到晚都在外头,没有观照自己的心是否在阿弥陀佛上?所以,不能把心放在信徒或外面的境界上,如此被这些转走,太可怕了!
·念佛就是活禅。有的虽说是闭关,可是还想得很多,脑子不清净。念佛,心离境就是禅。我们要维持正念,我们里面还有很多坏的、不好的种子。出家不要沾染爱别离苦,染上了就与在家人一样了,遇事要回光返照。
·弟子问:没有生死心,念佛都不知道要做什么?
老和尚:念佛「不知道」还好,「知道」反而去分别。这些外面的都是幻境,不要去分别。生死心是不知不觉地修到某一境界自然而成的。
弟子又问:念佛,怎么念呢?有的人念了一辈子却仍然糊涂?
老和尚:念佛,自然一直念下去就好。不要求做什么,无所求、无所着地念下去,才会「觉」到。
·修行一切法门都是讲这个心,我们行持也是在「行」这个心。这个心若有定力,就会像清净的水静静的时候一样,如如不动,物影投映,无所不现。所以当我们的心很清净的时候,自然能明了一切真相。我们念佛就是要将这个心念到像水一样的清净寂静。心若散乱、不清净,就如同浊水般的污秽。坏念头很多,会去分别好坏,什么好吃、不好吃,或香、或臭,「着」在这些色声香味触法里。因此念佛念到这个心很清很明时,自然不会执着五蕴,五蕴皆空了,自能度一切苦厄,现出自性光明智慧,通达甚深微妙法。
·如果我们能把这个心修得清净,那么临终时,这个心便投入莲花,由西方莲池自然化生,而不是经由父母精血而来的秽体。如果由父母体生的还是有生死轮回。
·虽然我们现在生在娑婆世界,但是如果念佛,心净则国土净,心清净无烦恼、无妄想,则也是净土。此是娑婆净土,心即是西方。
·如果有一个人修得好,「一人有福带满屋」,则人人也会起勇猛心,向他学习,每个人都想修行。一起共修,大家要互相勉励,否则如果起是非、嫉妒、愚痴,大家都不安定。
·平常心就是道,每天保持不起烦恼,不起欢喜贪着心,多念佛拜佛。
·弟子问:请问师父,带业来怎么开智慧?
老和尚:多念南无阿弥陀佛。
·修行不是说没有事、每天就这样没有事就好了。而是要有境界来,才有得修,自参自悟,烦恼即菩提。修就是修这些,当有人在刺激我们时,心中自然平静不起,这就是了。不是说修我每天拜几拜,念多少佛号而已。但后者也是须要的,这是助缘。
·心开花就开,心开就念佛,念佛莲花就开。但如果念头一转就又没有了。(一转念,佛号又没有了)
·一心念佛就会心开花开,明心见性。
·信佛要怎么信?就是要皈依三宝,因为佛、法、僧三宝是一体的,有佛才有法,有法才有僧。而法是什么呢?法就是「正法」,是佛祖修行所悟出来的道理;而佛祖悟出道理以后,再来度我们,让我们依这个法来修,使末法众生有依靠。「迷者众生,觉者佛」,如果时时保持我们的心是念佛的心,就是「悟」,就是「佛」,心心都在念佛,就是时时在「悟」。
·有居士三人来拜访老和尚,请问:听人家说,「念佛证三昧,打坐能入定」?
老和尚:你是听人讲,还是说你自己?
某居士:我是听人家说师父您已证念佛三昧,打坐能入定。
老和尚:你说我,这我就有根据,若是说别人,我就不知道了。不论大众多少人在一起念佛,自己都有个主,一直念,念到一心不乱、心很定时,「顿」一下,大众的念佛声顿到地下,虽然我们并没有在地下念,但地下仍是一片佛声;念到声音都整齐时,又「顿」一下!则声音飘荡在半空中,好像大家都在虚空中念佛似的,所谓遍虚空都是念佛的声音。这个情况,我认为是念佛三昧,你认为是不是,那是你的事情了。
某居士:像这种境界能保持多久?一星期?半个月?还是半年?
老和尚:此种景况绵延三个月。不论什么时候都保持这个佛声,无论鸟声、车声、杂声都是佛声,如果你还有分别鸟声、车声等,这就跑出去了。现在有的人念佛,只是口念,心却跑出去,这就是杂念佛、散乱念佛。
·西方在哪里?必须由这个「心」一直用功夫,用到清净无杂染了,那个时候,就是西方。并不是一直追求「哪里是西方」?如果一直在「着」这个相,说:「去西方、去西方!」有这个追求的妄念都还是「贪、瞋、痴」。然而西方又在哪里呢?西方就在你心头!必须由我们的心去用功,修到由自心现出来的。所以说:「佛在灵山莫远求,……。」心外求佛,无有是处,我们从这个灵山塔下,也就是从这个心去修,就可到达西方。
·西方极乐世界的一切都是「无色相」的、都是自然的。不像我们娑婆世界这里所有的衣、食、住,都是「有色相」的。所以不要把种种有相的吃、穿「观想」到西方去,因为这也是贪,就是「着相」。如果着相修行,在静坐时,你所想的念头就会现出这个「境」来,若没有定力就会出问题,很危险!所以不要把「有色相」的一切拿来执着;「无色相」的境界不是我们所能「想」出来的。
·修行要修到动静无挂碍。就是身在动时心不动、不被动转;而静时也没有静的念头。又念佛扫尘埃,莲花朵朵开,就是要提起正念,念佛要转念,把恶念转为正念。
·弟子问:请问师父,什么是空?
老和尚:看得破,即是空。
弟子又问:以后师父圆寂,我们会想师父怎么办?
老和尚:我在西方接你们,但也要你们放得下,到时我们就在西方见面了。
·念佛若还有「想求开智慧或想得念佛三昧、怎样、怎样」的念头,这都还不行,都还有个「我」。佛菩萨都是无所得、无所求。
·临终时,不要存着求佛菩萨显像的念头,求来的不见得是真的。必须要「无所求」地净心念佛,从心里面自然地现出来,那才是真的。
·一念有九百个剎那。我们每天念头在转,只一念,就有八万四千个生灭。如果临终时,刚好有一个念头起来,就没办法跳出轮回。所以临终这一念最重要,但看我们这个「心」,当这个心行到没有我、人、众生、寿者相时,心清净了,才是西方。
·「是日已过,命亦随减……。」我们就像即将枯干的池塘里面,仍在悠游戏水的鱼,命已垂危而不自知,一天过一天,不知死后往何处去。所以要常常警惕自己,不要放逸,当勇猛精进,才能往生西方。
·对任何事都能放得下,「放下即功夫」。平常就对任何事不挂碍,免得临命终时念头一起,就要继续轮回了。娑婆世界有众生就有菩萨的存在,若已无众生,菩萨也没有了。佛菩萨的业、挂碍,就是众生。
网友评论
圣空甘露公众号
佛成寺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