·记住你是来这里了生死,不是来这里惹是非。
·不说是非,说是非就失败。
·不可谈论他人是非,尽量少说话。说是非,让人不安定。
·我们修苦行,就是要消业障,所以对于自己的言行,应多注意,免得带业障来,又带业障走。
·话要讲出来,先用头脑想一下,有利益众生的才可以讲,不可以由我们的嘴出去,而让信徒造口业。
·讲话要简单,不必要的话勿多言。
·少说话,多念佛,言多必失。
·起烦恼时,不要和这个人说、又和那个人说,说来说去惹是非,最好多礼佛解烦恼。
·不可两三人交头接耳、结党私语、背后论人是非等,否则容易让大家不安,造成闹众。
·别人评论谁好谁坏时,不要参加意见,心里明白就好。也就是不要参与是非、不制造是非。
·一个人对事情不论是好是坏、是对是错,嘴巴不要乱说,肚子里明白就好。嘴巴叨叨不休,没事也会变成有事,最后总是会害到自己。那些没事叨叨的人切要注意,这样最会惹事。
·出家人须和众,对信徒要能圆出家人的过失,要以「和合僧」的姿态、以「僧无过」的立场示人。一来安定内部,二来维护僧团,令众生恭敬三宝,不毁谤三宝。
·出家做事与社会差异很大,社会是追求名利,我们是修身、口、意。话像一把刀,一句不对,可害多少人,言多必失,少说话、多念佛。
·不和人谈是非,多说话心易散乱,听多了,心无主,口要守。
·修行要注意「口业」,口好心就好。不要说:「我虽然口不好,但心是好的。」有人就会有是非,所以不要与人谈是非,谈论是非者,就是「是非人」,是造口业。出家人有时间就念佛、拜佛。
·修行不讲是非,不讲「呒影」的事。(捕风捉影、加油添醋)
·有的人常常言出就论人长短,但不是他故意要这样说,而是他自己并不知道那就是「说是非」,像这种习惯性的言行举止,就是无始所带来的习气使然。
·直直的人说话有时虽不好听,但不应该认为是坏话。有的人说得很好听,但心不是那样。有时心直的人说话没有别的意思,但听的人会歪曲,甚至又把它想得很复杂……。
·我们执着这个「我见」,耳朵好话听不进去,也就是指正我们、对我们修行有利益的话听不进去;而坏话说得很漂亮,也就是夸奖我们的话,却把它当好话。这样自己会昏迷无主,变成散乱心,变成是非人,到处说「人家讲他怎样怎样」,说者和听者都无主、都不安,自己找麻烦,无法开智慧。在这五浊恶世,好行没修到,坏行「修咔多」。不要自己无主,拿别人来作主。
·出家人如果还是一天到晚,说这个人好、那个人不好,论是论非的,这就是身出家,心没有出家。我们说别人不好,这个不对、那个不对,这并不是对方不好,而是我们的眼睛看出去、耳朵听到,在分别好坏,而这种分别,直接通到我们的心,让我们的心起烦恼。说人的是非,本身就是一种恶念,如果我们不去分别,我们的心自然就会安定下来。如果我们看到不对的事情,或不如法的人,能够心里明白,而不表现出来,那才是真功夫。
·不要乱听别人说,东听西听不知道哪个才对?自己心中无主,反而容易成散乱心,便成妄想,烦恼因此生起。出家了,要知道出家的意思,不要被别人提着团团转,自己要有主,该听的听,不必要的不用听,打哈哈就好了。
·修行从「心」修,是要修这个心「清净」。如果眼睛老是在看别人,注意别人好坏、别人怎样,甚至与人说长论短,讲得到处都是是非、烦恼,这样就没办法修这个心,这个心就不会清净。所以要「修心」,就要「观自己」,观我们自己的「起心动念」。
·修行修这个「心」,不是在观别人、修别人;要观自己的起心动念,抓自己的「心猿意马」,不是抓别人的心猿意马来说是非。
·别人在烦恼、在不如意,是别人在消业、过劫,我们不要愚昧地受他们影响。眼睛看到,心里无所动,佛号保持住,不要退道心。
·修行需要时间,平常就要用功,时时自己内心用工夫;人家讲话,我们心里在念佛,自己看自己,不要放逸,不要散漫心,时时刻刻走路都要念佛。
·每天训练没贪念,不乱说话,讲话要讲佛法,求生西方。世俗的种子已经够多了,不要再讲这些俗话是非。
·与信众应对要说佛法,他如向你说俗气话,就说对不起,我现在没有时间,你去拜佛、到处走走。遇有不良份子来,不理会就是,铜钱没两个不会响。信徒来要善言招呼他们,请他们礼佛、寺里走走,这是结善缘,也是修行。第一要点,不要老把出家人的清高相摆出来,这修不到行,要知道他们也在修行。要行菩萨道,要修好行,不要修坏行,出家修行是在取德,做人是第一步,不要以不好的态度对人家,否则别人看了会说:「出家人还不是这个样子,有什么好!」修行要修到有智慧,什么事碰到都会应付,讲话也要知道怎么说才圆融,自己站稳了,别人也欢喜接受,也不造业。所以我们要长养慈悲心、行菩萨行。
·菩萨要度众生,要先广结人缘,看到信徒要打招呼,但不要攀缘,不要贡高我慢,认为我是出家人,你们是在家人。我们要知道,吃、住、穿,生活的一切费用,都是施主供养的。要与众生广结善缘,这项行得圆满,到后来自会开出我们的福慧来。
·出家人要常常指导在家人如何学佛、如何消业障?不要看到有钱人,就给他找个好客寮住,去巴结他、给他好的吃,这样反而不能给施主种福田,害了他,也害了自己。在家人也不要要求出家人要好好招待自己,假如在家人要求出家人好好招待自己,就是不会植福消灾,反而损福。在家人与出家人都要互相了解。
·和社会人接触只是应酬,应酬心里也要有主,要有佛法,不要和社会人谈论俗事,要谈佛法。
·在世俗社会分贫富贵贱,只要走进佛门中来,就没有高下的分别。无论是贫、是富、是贵、是贱,一律以慈悲心平等地对待。生生世世要广结众生缘,这样,我们在成佛度众的过程中,才会有殊胜的因缘。
·修行乃修自心,心若清净则一切无碍,度众也是在自心中度,不必出外尘劳,但住一处,即可随缘度众生。也不必专门挑选知识分子,一切众生——胎、卵、湿、化四生都要平等度化,没有分别,贫贱、愚痴、癫狂之辈,也须度他们。
·我们出家人穿出家衣,受了戒,为人天师表,如要使人尊敬,那就要不贪。要把社会俗家的一切习气放下,苦修苦行,使在家人受到感动,这样才可以得到人的尊敬,才可度在家人,才可度众生。
·诵经、看经、念佛、说话,这是一天当中所必经的过程。话能少说是最好的,诵经看经的时间,皆不能超过念佛的时间,还是要以念佛为主。
·某某师到客堂来,常常一坐就开始说人众的是非,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