……每一样愈简单愈好,少牵绊不起烦恼,
心才愈坚,妄想才少,
所以说要粗衣淡饭……
有一位弟子觉得自己“我相”很重,听人家说打香板可以去无明习气,也可以去“我相”,但是,如果要求别人打香板,心里有准备,当然被打的时候就不会生烦恼,如果没有准备、不注意的时候被人无理地打过来,这才是考验,才可以了解自己的程度和烦恼,所以,就去跪着恳求老和尚慈悲,帮她去掉“我相”的烦恼,老和尚听了就说:“好!好!好!”但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,做弟子的就每天去跪着恳求老和尚,老和尚还是说:“好!好!好!”但依然没有动静,日子久了,又因为寺务繁忙,做弟子的就渐渐忘记了这件事。
有一天,有很多政府官员、教授、老师,都来到承天寺拜见老和尚,老和尚就叫这位弟子去翻译,这位弟子一进祖师殿,就依照平常的惯例合掌念阿弥陀佛和大家打招呼,这时候,老和尚突然很夸张地学这位弟子的动作,也合掌说:“阿弥陀佛!”这位弟子一看,觉得苗头不对,赶紧跪在老和尚面前,老和尚就说:“这么多在家居士在这里,你跪着是要让人家折福吗?”弟子不敢再跪着,赶紧站起来。
老和尚又说:“你大胆!竟然站得比师长还高!”就这样,跪也不对,站也不对,要和师长平起平坐,就更不对,真是令人不知如何是好。
当天因为有很多人要求皈依,按照平常的惯例,皈依证都是这位弟子或其他弟子,代替老和尚填写、取法名,但是那天老和尚竟然向大家说:“你们看!她自做主张,皈依证都是她自己写,目无尊长,心里哪有尊重师长,你们到底要请我做证皈依?还是请她?”弟子一听就不敢再写,赶紧把皈依证整理好,送到老和尚面前,结果老和尚又说:“啊?说她两句就生烦恼,不要写了!通通要给我自己写,这一大堆要叫我怎么写、怎么取!取名叫做传圆?传扁?传咸?传甜?传凸?传凹?”说来也真有趣,老和尚确实有修行功夫,人家被他取名叫做传咸、传甜、传凸、传扁,大家也都很高兴。
这位弟子当时看这样也不行、那样也不对,忍不住眼泪快要流下来。老和尚又向大家说:“你们看!讲她两句就流眼泪,她就是要让人家说她很可怜!”流眼泪也不行,只好眼睛闭起来,深深吸一口气,念佛,开始思惟观想——没有一个“你”在骂我,也没有一个“我”在被你骂,也没有“你所骂的话”。
结果老和尚又说:“你们看!她在那儿眼观鼻、鼻观心,假装很有修的样子!”在场的人都听得莫名其妙,大家一直看着她一个人。做弟子的心里很想找个洞钻进去,也很想逃走,这念头刚升起,老和尚就说:“要跑哪里去?给我停住!”真是起心即错,动念即乖,无可奈何当中,也要忍下来。可是等到会客时间一过,老和尚竟然若无其事,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,平平静静,还是笑嘻嘻的,而且端牛奶给这位弟子说:“这给你喝。”到了下午,会客时间一到,老和尚又像上午一样,开始这也不对、那也不对,嫌过来、嫌过去,嫌得令人不知如何是好,可是会客时间一过,他又若无其事。
这位弟子回想:“这一整天,实在是想不出到底犯了什么错,为什么师父样样都骂呢?”瞋心一起,心里就想:“我倒是要去问问看,到底是哪里不对!”她这样一想,就往方丈室走去,敲了门进去,老和尚看她进来,就故作一副惊吓的表情,用手拍着胸脯说:“叫人家帮她去掉‘我相’烦恼,才讲她两句,就要来问问看!如果打她香板,岂不是要去叫警察了?”
做弟子的这时才恍然大悟,原来是老和尚慈悲应自己的请求,所出的考题。
世人为五欲所迷,想吃好的,杀生滋养身体,却不知杀的那些都是过去生中的六亲眷属,我杀你、你杀我,吃人家一斤,一定要还十六两,这是逃也逃不掉的。就是这样生生世世都在还债讨债,死死生生永远跳不出轮回的圈子,况且所吃的是以前父母的肉,于心何忍?
吃众生肉就是吃自己的肉,杀人就是杀自己,说人是非就是说自己,说人不好就是自己不好。我们出家人的事不可以说给在家人听,每一个道场都有一位阿罗汉,你讲人家,说不定就讲到阿罗汉。外面都在造几丈高的佛像、几万尊佛像,你们只管念佛、苦行、粗衣淡饭,自然有人供养,比他们装佛像还好。
胎、卵、湿、化四生中,人为胎生,为万物之灵,最聪明,所以人修学佛法比较容易。其他动物都很愚痴,很难学习佛法。出家人要知道,我们这一生做了人很不容易,也很难得,我们要把握这得到人身的机会,要努力修行,以求了脱生死。否则,修道未成,没了生死,下一辈子在胎、卵、湿、化四生中,又不知流到哪一生了。假若来生做卵生的鸟、湿生的鱼、化生的虫,它们智慧低或没智慧,要修学佛法就太难了。
我们出家人要知道怎样修福报、修智慧。得到福报的人,要把福报给人享受,自己得到智慧,要指导人家如何学佛,才是真正的智慧。自己不享受福报,才是真正的福报。
灾难越来越多,赶快修!赶快修!修一分,一分的功德;修十分,十分的功德;修一百分,一百分的功德;修一千分,一千分的功德;修一万分,一万分的功德!
凡所有相都是虚妄,一切唯心造,弥陀经中所叙述西方极乐世界,有金、银、琉璃一切庄严等,都是因应众生对一切相分别贪取的习性,而方便设立的,使众生因向往而专意念佛,与所谓“带业往生”,具有相同的诱导作用。离一切相的清净无碍,才是真正究竟的西方。
静坐昏沉是意识烦恼心所致。
如果还有妄想,想要到哪儿,都还是业障。
四生之中,每一类众生各有其习性、规律,其中以人道为最灵,其余三生类灵性较钝,但人类的作为却是四生类中,最糊涂不智,行事也最无规律的。
什么叫做庄严自己?不起无明是名庄严,内蕴谦卑、慈悲的涵养,行动如仪,是名庄严。
修行是修在哪里?在结人缘。东西给人吃,结缘不计较,凡事忍让不计较,再坏的人,甚至连一只小鸟、小动物,也要与它结缘。没有人缘,或是相见人不欢喜,都是因为前世没有和人结好缘所致。今世广结善缘,来世便能得到福报。像师父的福报,也是过去和人广结善缘来的,所以这一世,人人见到师父,都会起欢喜心、供养心。
不去除贪、瞋、痴,无法开智慧。
妄想来时不要怕,不理睬它就是,它是它,我还是阿弥陀佛一直念下去,妄想无自体,以后自然就少了。修行要吃得了苦,愈吃苦才愈有心得出来。我们人要学坏很容易,学好的很难。一个人如果吃太饱,头昏沉想睡,睡太多,以后变蛇。
有时间就看点经书,看经是要了解,知道要怎么修,不是看了以后去讲说。有些人看经和社会人一样,心没有寄托,所以很多是愈念愈糟。要把握时间不空过,可看经书、念佛、拜佛、静坐、诵经等。
自以为是,从文字般若上去学佛,而不身体力行的人,终究会为文字所缚,心不得解脱。
现在佛教在世界上,大体都在弘法、宣传,虽然很普遍,但是真正要修行不是那么容易。以前的人善根较好,但很少出家。现在说释儒道三教,佛教是修戒定慧,儒教是修礼义忠孝,道教虽然也有道,但没有佛理存在,不得解脱,最后仍要归净土才能了生死。我们佛教也应出家修行才行,出家不是要过好日子的,是要在衣食住上修,看是否每一样都能舍,才能修到行,每一样愈简单愈好,少牵绊不起烦恼,心才愈坚,妄想才少,所以说要粗衣淡饭。儒道二教,都还没有解脱,我们佛教来出家修行,是看能不能了生死,不可不知,而还说要去念书,读书哪里有谈到要粗衣淡饭?
受戒学佛、祖师的行愿,又有经书让我们看,看有没有一条了生死的路,世俗的书我们都在未出家前读过了,修行就是不要再生娑婆世界,再受轮回之苦。
我们知道是父母生了我们,但父母未生我们之前,我们在哪里?现在了不了解死要到哪里去?现在来出家,就是要找一条出生死的路,不要再来轮回。要了生死,就要淡泊各种欲望,学戒才不会乱做,才有规矩,认真做,不放逸。我们谈苦行,苦行是我们的祖师普贤、观音、文殊、地藏这些大菩萨的行愿,今天就照这些大菩萨的行愿来修行。
拜万佛很好,假如这一生无法超出三界,下辈子还知道要修行,而且礼佛消业障,又能超度往生者。
大鱼吃小鱼,人像大鱼,什么都吃,就连最凶猛的老虎肉也吃,所以业障深重。若不好好求忏悔,多礼佛,等到弥勒佛降生娑婆世界时,则一点善根都没有,更不用说要修行了,若能多礼佛,求忏悔,好好修行,多种善根,到时候说不定能成为弥勒佛的弟子。
我们学的是无形的心地法门,是无上法。
要没有分别心,才能去我相,假如执我相,就修不到行,去我相,智慧才会开。总是说别人不好自己好,说好就高兴,说不好就难过,就是你我相。修行如有你我相,则心不安,若存我相,每样事都有我,把我看得很重,分得很清楚,这样对我们自己不利,天天都有烦恼。
修行就是要做到去除你我相,这才是真功夫,否则到哪里修也徒然。如果修到这点,你的功夫也就到家了。不去除你我相,无法解脱,师父教的是解脱法门,不是说要收人才的。世俗取才,出家修行是取德。
别人讲我们不好,不用生气难过,说我们好,也不用高兴,这不好中有好,好中有坏。
佛教中最怕是非,说是非的就是是非人,是造口业,所以不要说是非,修行就是这样修出来的。如果不出家修行,年老后就像自己的父母,带着烦恼入轮回中。台湾女众很幸运能出家,大陆上很少出家的,念书的也不多。
我们的耳朵总是喜欢听,看有没有人在说自己的坏话,眼睛也喜欢看好的,这点对修行不利。父母生我们下来时懵懵懂懂,长大以后就惹尘埃,就有我相,有我相就有烦恼。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?
一理通,万理透彻。
只要贪一样,就要再来轮回。承天寺这样盖,我也不执着任何一样,否则还要再来轮回。
出家人老来愈修愈无挂碍,要往生时眼睛一闭好像睡觉。我们现在晚上睡觉就像死去一样,什么都不知道了,结果第二天起来,马上又开始执着,看这个东西是我的……又开始了。
出家修行,是要找回我们的本来面目——父母未生以前的,这个你们还不知道,智慧不开,就像月亮被乌云遮住了,光明显现不出来。
出家人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,大悲是体,一切都要从慈悲中出来。
在社会上不好修,黑就得跟人家黑,否则会被人排挤,所以出家比较好修。社会是造业的路,出家是极乐的路,得解脱。在家人修名利,还在娑婆世界中,仍会轮回,人死了,灵光会再去投胎,而出家是为了“了生脱死”。
社会并不是照佛法组织起来的,但是娑婆世界向往佛法。因此,献身佛法的出家人,不可自己被社会污染,应该以自己的行愿去净化社会。
多看金刚经,比较不会执着。
人家在说话,不要抢着说,等人家说完再说,这是礼貌。
不要着急,善知识在哪里?在心。出家是要治心猿意马,要时时刻刻做事念佛,调这个心。
在佛陀正法时代,魔王无法破坏佛法,他就说要在末法时代,穿出家人衣服,来破坏佛法。就如同现在的人,现出家相,而他的头脑却是在家样,这就是魔。
不要“没影”说“有影”,乱吹牛,人家说这不用钱,不用课税,却是要大大地警惕。修行要注意身口意,以前有过失要忏悔,今后不再造业。成熟的稻穗,头是垂下来的,未成熟的,头是挺得高高的。好的参不到,因为人家不会把好的表现出来,所以你看不出人家好的在哪里。如果会参学,见人不好,正好拿来反省自己有没有这个样子。
直直的人说话有时虽不好听,但不应该认为是坏话。有的人说得很好听,但心不是那样。有时心直的人说话没有别的意思,但听的人会歪曲,甚至又把他想得很复杂……。
心开花就开,心开就念佛,念佛莲花就开,但如果念头一转就又没有了。
赶快修,修到西方去,否则这里很苦,你看这么热……,西方是清凉的所在。
修到要去的时候,不挂碍任何一样,每一样都无挂碍,只带我们的“灵灵觉觉”去。
阿弥陀经中,六方佛出广长舌相,遍覆三千大千世界,就是六方世界——东南西北上下方都有色相,不管哪里都说要去西方。
师兄弟间要谈佛法,不谈世间法,否则愈扯愈远,阿公阿妈,接下去这样做比较好吃,没完没了……。
要修性,每个人都有佛性,佛性就是道。
苦行不是简单的,不是一直做,一直做也不是办法,一直拖到头来也是拖,不是你做不动而硬去做,而是只要尽心尽力。苦行是要洗头脑,使妄想减少,否则叫你静静坐在那里念佛,你也坐不住。
念佛就是活禅,有的虽说是闭关,可是还想得很多,心里不清净。我们是静坐累了,就起来跑跑香、念念佛,心离境就是禅,我们要维持正念,我们里面还有很多坏的、不好的。
《毗尼日用》熟的话就念,如不会,念阿弥陀佛也好。
现在在动的地方,先把《禅门日诵》里的内容都搞懂了,以后在静处就用得上。
不用多看书,只要多念佛,智慧一开,经藏自然在你心中。
修道是要去除贪、瞋、痴,达到身口意清净。
修行要没有我相,不要说自己以前在家是什么身份,出了家就没有身份、学历高低之分,大家都一样,否则就不能下心修道。
以前罗状元知道自己职位高,不愁吃穿,容易堕落,富贵毕竟不能长久,所以舍弃他的职位而出家。他不愿让别人知道他的身份,任何打杂工作都做。有一天,他开悟了,知道以前洗盘子打破了多少,赶快赔常住。罗状元没有我相,所以开悟了。
现在的人和以前的人大不相同,以前的人道心十分,现在的人道心才一分。
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,既已得到人身就应好好修行,六道中,天、人、阿修罗、地狱、饿鬼、畜生都是人去做的,修得好往善道,修不好犯五戒堕恶道。
有些人说:吃斋人说吃斋话,如果所有人都出家,那这社会怎么办?我说假如人人都出家,我们都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那不是更好吗?
以前在大陆丛林,到外参学,如果东西乱放,才不管是谁的,一律没收,若想找回来,须求知客师。
修行是要在动中取静,不是静中取静,那功夫未到,最好动静都无挂碍。
对任何事都能放得下,放下即功夫。平常就对任何事不挂碍,免得临命终时念头一起,就要继续轮回了。
娑婆世界有众生就有菩萨的存在,若已无众生,菩萨也没有了。佛菩萨的业、挂碍,就是众生。
我们向诸佛菩萨及历代祖师学习,好好勇猛精进。
出家是为了得到解脱,看能不能修到五蕴皆空。
少吃、少睡,把精神用在修行上。
凡事不要太着相,相貌好不起欢喜心,相貌不好也不要起烦恼。
师兄弟在一起,佛法可多谈些,其他则一律不谈,以免心散乱,不要参加人家的闲聊。
起诸恶念时,不要执着,拍拍自己说:“你不要这样子。”不可用处罚的方式,这样没有用,并且会伤害自己。
修道人不谈佛理而谈俗事,这不是出家人的本份。以在家的俗事拿来出家用,俗气未断,怎能谈到修行?
师父以前在大陆承天寺什么都看过,有的人讲这样、有的人讲那样,修行的花样很多……,后来就到山上修了。以前比较好修,信徒少,事情做完就自己用功,现在比较不好修,信徒游客来来往往,络绎不绝。
行住坐卧都在念佛,定下心来念,便可觉悟到:我们的心一天到晚都在外头,没有观照自己的心是否在阿弥陀佛上,不能把心放在信徒或外面的境界上。
以前的人,师父试你的功夫,叫你鞋子倒穿(无理的要求)。有根基的人,就会跪下求师父慈悲教导,这是有智慧的人;愚痴的人就硬要倒穿鞋子;没有根基的人,则无明烦恼起,认为师父不对,故意找麻烦。
在家人会享福,去旅行……,虽然是很快乐,但旅行回来,头杂杂,妄想多,头脑不清净。而我们衣食住虽然是没有多好,但做完事,静下来,静坐念佛,头脑没有妄想,就会有正念。
我们出家也要度家人,最起码要他们信佛,吃素、不杀生,这样才圆满。
用善巧方便的方法,使父母入道,有善念,起码做个天人。
不要乱听别人说,东听西听不知道哪个才对,自己心中无主,反而容易成散乱心,便成妄想,烦恼因此生起。出家了要知道出家的意思,不要被别人提着团团转,自己要有主,该听的听,不必要的不用多听,打哈哈就好了。
念佛定来即是禅,所以说要有禅有净土,静坐念佛比较不会出问题。出家和在家不同,在家生活好像白天做梦,晚上也梦,做那种轮回生死的妄梦,着有色相。
去除我相我执,才会开智慧。不去除贪瞋痴,智慧不开;什么事都怕怕的,也不会开智慧。
人家看得起我们,才供养我们,我们要有感激的心,好好修行。
出家饭是不容易吃的,若要吃得稳,应当好好修行,否则将失去这饭碗。
工作之余可看些经书,看什么经书呢?只要把两堂课诵深入了解体悟,照着去做,一定能了生死。例如课诵里的三皈依、忏悔文、一者礼敬诸佛……等。
在社会上经过一阵磨炼,来这里更进一步地修行,修忍辱,比较容易与别人相处。要有信心,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成佛,就会有愿力,才会更精进。不要经常说我怎样怎样……,都是这个“我”在作怪。在社会上喜欢穿漂亮的衣服,来这里便不适合,而是穿别人不穿的衣服。
说些幽默的话,融以佛法,这样比较没有烦恼。
学佛是师父开示一句,自己要有所觉悟、体会,不是说得多,说多了那还在转。
孝顺佛祖就是孝顺父母。(精进修行有成就,才能度脱父母)
无始以来所带来的坏种子很多,如果带业来再带业去,则还在生死轮回之中。
要知道穿这件衣服是要做什么的,出家了,要知道生死的意思。
听开示不是听得多不多,而是听得进、听不进,听得进也要会应用。自己会去觉悟到的,是有根基的,如果没有根基的,很多烦恼。会听的,开示才有用,如不会听的,开示也没有用。
心里坏的力量比较强,好的比较弱。好的说:“我是善的。”坏的说:“我是大善。”它每样都要占第一,这样强欺弱,善的终被恶的压倒,这样最不好。
一个人的个性、脾气很重要,个性好,到哪里都会跟人家和合,能随顺人家。但如果是坏事,我们应当坚持自己的原则,不要随顺坏事。
两堂课诵要多体会体会,比如是否真有天天皈依佛法僧?又如“是日已过,命亦随减,如少水鱼,斯有何乐……慎勿放逸。”就是提醒大众,要时时刻刻警惕自己,莫令心放逸。
行住坐卧,自己去体会佛法,光阴易逝,莫放逸。不要去想那些有色相的,你们现在无色相的都没看到,所以没兴趣,总是往有色相的事物上面去追求。我们一天都是坏念头较多,没正念。有色相的我们看得到;而无色相的,我们自己就要有坚固心。
听师父开示觉得很好,好是好,好是师父的,还是要自己去行,自己去体会。
有根基的人出家就很清楚,很能体会出家与在家的好与坏,没根基的人则不能体会出来。若不能去体会,虽然是出家,仍是在外境上修,心随境转,还很危险。
你们现在虽出家了,仍在茫茫大海中,找不出个出路。
一个再怎么没修行的出家人,能持长斋、不杀生,没有很大过失,则来生可直接再转人身来修行,不必再经过三恶道。
一个愈有修行的人,愈觉得忏悔的重要。有过、无过都要忏悔,往昔所造诸恶业,皆由无始贪瞋痴……。
修行要表里一致,不要口是心非。
较能干的人不好修,就会想怎样怎样……。修行是修香味触法、粗衣淡饭,是看能不能修得脑子清净解脱。
修行要修无挂碍的,像鸟在做巢,“笼鸡有食汤锅近,野鹤无粮天地宽”,它飞到哪里即到哪里,随处也就飞走,是最自在的一种鸟。修行要处处不挂碍,心才静,才会念佛,如如不动。
贪一样则多一样,少一个念头,少一个业、多一个解脱。出家人若不依佛理行持,则十人有十人差错。
每天不起恶念烦恼,从日常生活中慢慢去修。
所谓无色相,即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亦即“真空妙有”,意思是外境确有此物或此事,我们心中没有此物或此事的存在,心中是空的,若心中有着这些事物,烦恼就会由此而生。
静坐是念佛助缘,静坐可调身心。
光这样做做吃吃、吃吃做做,较不能悟道,形形色色必须真看破才有办法。
开悟不一定能了生死,要得阿罗汉,断见思惑,即无我相,才能了生死。对此句有感悟心,仍有这个那个意念浮存,全是基于有个我,有了我即自私。
在这五浊恶世、香味触法中,如有正念出来,就会分析出生活中这些举举动动,都是妄想虚妄。每个人都有一种烦恼心,在“我相”内计较。不要把“我相”执牢牢的,这样烦恼不能解脱。不论有多烦恼,也是一句“阿弥陀佛”!
智慧是无色相的。
平常因是习气、你我相的关系,念头常是自然而起的,并非特意的,应慢慢改,多念佛。
修行不像豆腐干,拿来就可吃。要十年二十年,一句佛号还保持下去,加上信愿行,如此下去。
人家笑我们没读书、做苦工,我们当拿出志气来,努力修行,让别人瞧瞧,我们确实不简单。
修行的目的在了脱生死,并不是争名夺利。有些人请大官写匾额,借以打知名度,而师父一字不识,全靠自己苦修而来。
有俗气——爱情爱别,你兄我弟……等等,要去掉俗气。过去无始以来的因,习气多,就没光明,光明显不出来。佛的光明显不出来,习气多、妄想多,烦恼就多,就没有“觉”。整天像喝醉酒,心没有寄托,迷迷茫茫不知道在做什么,心没寄托,意就颠倒,就无法定心。
树神、草神、宇宙万物,都包括在六道轮回中,你们认识字,看看地藏经就了解。我不识字,都是用比喻的。
我们对这肉体要放下,我们要修的是这个灵光,莲花化生的。这个肉体七孔所流出来都是臭秽不堪的,师父修到今天来,还是带着这病苦,……但是要说,还有办法说。
不要说“我”,这还有个“我”,师父修到今天的境界,现在也是无条件,不是说我已修到怎样怎样,你们就该对我恭敬,侍候我……怎样怎样……。现在年纪大了,才需要人家帮我做事,如果我现在还有力气,我的衣服也要自己洗。(传缘师说:师父七十几岁时还自己洗衣服。)
要有愿,有愿,脑筋总会偏向好的,不会偏往坏的——散乱心、爱情爱别、眼、耳、鼻……等等,有愿,善根就会跑出来,否则总是在追求。我们也是在追求,但是看情形,如果追求佛教的寄托还可以,如不是追求佛教的寄托,就差很多了。佛教中有的人去拿个博士,要统理大众也不容易,你们要自己去想。……我现在要到日本拿个博士学位还来得及。
听师父开示,自己要回光返照,不要辩驳说:“我没这样,我是那样啦!……”没这样?心如果动起来,那可不是没这样!现在在师父面前什么都没有,一出去,可什么都有了,马上又被外境抓去,恶的种子又跑出来了。师父今天跟你们讲彻底一点,大家累世带来的坏种子太多,一不注意,坏念头就跑来乱,很危险,如果不修行,猪窝、狗窝还有我们的份。
减少妄想就是消你的业,众生轮回的因,就是妄想所致,所以这苦行的苦中,有很多好处给你,但你也没有感觉,只感觉很劳苦。这个人身是因缘所生法,今天出家要发真诚的心,真正为了道,要了脱生死。心要怎么庄严,就是要规矩来约束,才能慢慢自然庄严起来。
修行要圆融,现在末法时代众生业重,很多无法依戒而行,最好的是念佛求往生,一切才能如法。
如果感觉有打妄语,晚上要赶快忏悔,佛多念一点,才会打破散乱心,勇猛精进。
我们今天穿这套出家衣服,也不知修了几万劫所得来的福报,不是简单的,但如果不依佛法修持,则会堕得很深,比社会人更深。而身上虽然穿这套衣服,但没有具足这些福报,硬穿的,则会觉得很不舒服,浑身不自在。
有骄慢性就不会进步。说不跟人家攀缘,外表好像很庄严,里面坏念头还很多,嫉妒、竞争等等。
世间没有便宜可捡!你帮我做的,以后我就必须帮你做,跑不掉!世间让你不能贪的,凡事都跑不掉!走未去!
以前有的祖师被人看不起,穿的是百衲衣,每样都跟人不能比,有的世俗人看了还吐口水说:“这是什么修行人?”他说:“是!是!”连小孩都看不起他。有人说:“你修行有什么价值?”他说:“好哉!好哉!以后你就知。我还怕生死,今天我还怕生死,没有寄托,我才这样,这个身体像在度时间,我这个身体还没过娑婆劫,没过娑婆劫则还在生死轮回。”
出家如果不放下,着有色相这些五欲之念,一贪,着这些就会有烦恼,出家主要是断烦恼。
念佛,佛菩萨才会慈悲加持、度我们,如果还要去学英文、日文,这些都是外面的东西,不是我们出家人的东西,师父要你们这样苦行,是要度你们,要多念佛。
大陆来台的法师我算是最早的,而我是最笨的。我出家,人家都瞧不起我、欺侮我,但我认为这是最好的境界,这些境界尽量来。现在我这最愚笨的人,受众人礼拜,我天天向阿弥陀佛忏悔。很多信徒来,看到这庄严的道场,都说我很了不起,而我说他们才了不起,拿钱来建寺。
师父每样都没有,(没口才、不识字、身材瘦小)但一切都很自然,自己也想不到,做什么事情都没去化缘,还盖寺,这些钱从哪里来?但这不是说“我”,不是“我”。我们要修到那里,我即使修到那里,还是说我在念佛,不能说我怎样,否则贡高心就跑出来。所以时时刻刻不要有个我,说我怎样怎样,自己的心念自己要知道,不可自己起了贡高心自己不知道。
盖一间寺不是那么简单,不是用纸贴起来的,还要再演一出。你们要会修,修到那些戒神在拥护,有韦驮护法,护法诸天被我们感动。不要的才会有,才会自然,这是我们看不到的。
师父的开示要多看,把正念的种子种下去,现在还不晓得,以后如果碰到事情,这正念自然会出来,自己就有主,就不会走错路。
脚踏施主地,头顶施主天,身穿施主衣,口吃施主饭,睡施主屋,就算一天当中做有一百元的功德,扣掉起心动念、身口意不清净三十元,吃三十元,穿三十元,住二十元,所修所做还不够抵,哪来的功德?信施难消。“施主一粒米,恩大如须弥山,今生不了道,披毛戴角还。”
打法器不要太快,该快的地方要快,如楞严咒、大悲咒要快不能拖,念时要听木鱼声,大家音要齐,不能一个人一个样,这样没有功德,课诵也很重要,打鼓的手要软,不要像拿斧头。楞严咒由慢而快,但快时要让人感觉不出来,课诵时心要定下来,一字、一句念,这样才生欢喜,才有功德。
两堂课诵是在训练精神,每堂课诵,都有一切龙天、非人、孤魂等众来听,有因此而得到超生的,这样,我们也会得到自心的安乐,冥阳两利。
我们团体能庄严,私底下也庄严自己,无论在哪里都庄严。如课诵时,外来的人看大家都很庄严,会对佛教有信心,不会认为佛教是消极的。
两堂课诵中的“三皈依”、“是日已过,命亦随减……”等等,就是每天在唤醒我们,叫我们快快用功修行,不要再贪恋这娑婆世界的一切。
如果情执未断,嘴里念佛,念念还是堕娑婆。
但如至诚恳切,万缘放下,
那么一念之间,便能到西方……
网友评论
圣空甘露公众号
佛成寺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