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家人要事无所求、心无所住。
有人前来问难,对老和尚说:“你们佛教叫人修行,修行会有什么成果呢?你现在拿出来给我看看。”
老和尚指着庭前的一棵花,就问他说:“那是什么?”这个人回答说:“那当然是一棵花。”
老和尚说:“好!你既然说它是一棵花,那么你现在就叫它开花给我看看。”这个人无言以对。
这世间就像一场迷梦,所以什么都要看破,不但财不能贪,贪财,痛苦就随之而来;名也不能贪,贪名也是苦,娑婆世界没有一样我们可留恋的。我们出家人舍下世俗的一切,粗衣淡饭修苦行,做常住的事,利益大众,心有寄托,则妄念不起,业障自消,心无挂碍,一天过一天,这就是修行。
修行是舍下身心,修一切功德,行菩萨道,发菩提心,发大愿力,粗衣淡饭。活一天,就修一天的行,今天不必挂碍明天的事,万事随缘。
如果我们自心安定,则自然没有事情,每天心定神足,心无所求,随缘一天过一天,心里自然平静、法喜,这就是西方境界。西方何处求?西方就在我们的内心。反之,心若不安定,则常常会有事情发生,到哪里都不会安定。
现在寺里的每一个人,都没有贪念,而且每一位都很尽心自己的职务,都很为常住努力,所以护法诸天都在拥护我们,否则,师父每天就坐在这里,自自然然的,也没有做什么佛事,凭什么建道场?而且,大家都能平平静静地修行?照目前这种情况下去,对承天寺会有个好处,就是在未来的劫数变动中,承天寺能免过这个劫难。
你们拜我为师,我给你们的是佛法,如果以后我不在,你们仍依着去行,道心才会坚固,出家路才走得圆满。
吃、睡随缘,不必去执着佛没念没拜,这也是执我相。
我们的衣、食、住虽然不好,但修行是在修清净心,我们心中没有什么,没有事情,每天就这样,是清净的地方,在家则是五浊恶世。
空余时间多礼佛,看经藏。
今天我们能在这衣食住具足的道场修行,更应该加倍努力修行。
今天我们有这么好的修行道场,不要再去想外面哪个道场好,否则心无法安定,就无法修行。
大器晚成,自己有了一点功夫时,不要想出名,年轻出名,慕名的人一多,如果定力不够,尤其人的情欲高,万一碰上孽缘,是很危险的。
行住坐卧应当不离佛,像印光大师、弘一大师这么有修行的人,都还要念佛,更何况是我们凡夫,应该把念佛视为第一要务。我们在世俗都已念过书,如再去念佛学院、学讲经,会更增加爱情、爱别离苦的念头。世俗人把苦当乐,等到老来就怕死,放不下子孙。而我们出家人虽然修苦行,边做事边念佛,日子久了,会体会出有天堂、地狱、六道轮回,庆幸自己出家。佛念多了,智慧也就开了,就有所觉悟,到老时不怕死,还有个西方极乐世界可去。
以后师父不在,不用烦恼,只要照师父的话,念佛修苦行,对于六尘的好与坏,不用执着,要随缘。
能在一天当中,平平静静念佛、拜佛、做事,没有发生过失就好,不要想做什么,无过便是功。
每天训练没贪念,不乱说话,讲话要讲佛法,求生西方。世俗的种子已经够多了,不要再讲这些俗话是非。
如果有道心,慢慢修到四、五十岁来,无所挂碍,“老尼姑”这才有了一点自在,但还不是很自在。如果不悟道,虽到四、五十岁,烦恼仍在,且易成颠倒。
少说话,多念佛,言多必失。
诵经、看经、念佛、说话,这是一天当中所必经的过程,话要少说,诵经看经的时间,不要超过念佛的时间,还是要以念佛为主。
任运而行,随缘度日,任何事皆不操我心,所有衣食住行、是非荣辱,都冷冰冰放下,这样外缘清净,心中智慧自然开。
平常心就是道,每天保持不起烦恼,不起欢喜贪着心,多念佛拜佛。
对人不好也不坏,随缘和人结善缘,不攀缘。时时刻刻注意起心动念,有坏念头,要马上提醒自己。
修行要保持中道,不急不缓,细水长流。
相关视频
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