娑婆世界是我们暂时借住的地方……
阿弥陀佛才是我们究竟的归依处,是我们的故乡。
有一天,老和尚叫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去山门口割草,有人不理解老和尚为什么对老年人这么不慈悲,就问老和尚:“他已经这么老了,您为何还要叫他去做那种粗活?”
老和尚说:“就是因为他年纪大了,再不做一些事消业障,未来轮回的路上是很可怕的啊!”老和尚真是用心良苦啊!
中国历史文化讲礼义,有大乘、小乘佛法,人如无礼义,学佛较难。中国自古有礼义忠孝,顺道而行则社会安定,国泰民安。现代花花世界,要得人身很不容易,如不讲礼义忠孝,即使得个博士,也难以救人。博士学一些有色相的、有生有灭的东西,不能究竟解脱,无法救人,眼所见,有生必有灭。古之圣贤有礼义、照规矩,世界太平可救人。
居士到佛寺供养财物,是为了种福田,要做到无相布施功德才大,就是不执着布施的人、物及受布施的相,这样功德才大。
居士到佛寺念经拜忏,要诚心,要放下,不要人在寺里念经拜忏,心却挂念着家里的儿女。儿女自有他们自己的福报,要虔诚学佛,不要挂碍他们,若一心为儿女操心,就是愚痴的人。
居士到寺里,把带来的东西供在佛前,即成三宝物,不再属于自己的了。假若带来的小孩要吃供佛或已供过佛的东西,就不可以自己拿给他吃,因为这已经成了三宝物,不属于自己的了。如要拿给他吃,要得到出家人的同意。
居士到佛寺念经拜忏,参加法会,在生活方面要多将就,不要嫌吃得不好,因为寺里不同你在家中,有好东西吃,住在寺里要能吃苦才行。
居士来佛寺,要帮助寺里工作,不要闲着没事,讲东讲西,搬弄是非。
来这个世间,每个人都有生老病死苦,我们要知道——生从哪里来?死往哪里去?儿子、媳妇对你越好,你越贪恋,离不开世间,不知脱离苦海,仍在六道中轮回。这都是业障重,业障就是烦恼、挂碍。如挂碍家里的男女老少等,每个人挂碍不同,但都把自己的生死路忘记,甚至连临命终时将往哪里去也不关心了。有些小孩子现在就知道拜佛,这都是前世有种善根。所以说众生随业转,个人业障不同,不能转业,就得轮回,烦恼无尽了。老年人如果知道回头念佛,就不会到四生里去,否则四生仍有份。
有人问我说:“定业不可转吗?”“我认为,人若知道信佛,回头念佛修道,则定业可转。”每个人的业感不同,如果不觉悟,将娑婆以为极乐,如吃荤的人在市场买鸡鸭,觉得很快乐,但悟了以后觉得那是罪过,吃素的人看吃荤的人是罪过,他就觉得吃素是极乐。享福的人以为自己是在极乐世界,但不知道能否永远如此享受?等到福享尽时,则苦恼、烦恼就来了。所以,我们既然能皈依三宝,就应该要念佛,不要贪求子孙。要放下一切,不要挂碍他们。很少人一辈子都享福,有多少福享就有多少苦,在家中应尽量拜佛、念佛,闲话少说,以求脱离苦海。人的一生没多久,每个人都有烦恼,有烦恼则仍在生死中,四生也有他们自己的烦恼,如鸡有鸡的烦恼,所以要念佛才能了脱生死。
众生随业转,有的转牛、猪、鸡、蝴蝶等胎卵湿化,我们要找出生死的路,一心念佛出生死,如不念佛则随业转,仍在六道轮回。有人因为看不到,就不相信有六道轮回,其实我们是可以看到的,如牛、猪,那是谁去投胎的?在花花世界中也可看出六道轮回,如电视剧在演的,就像我们在演一样。众生随业转,要随佛的清净来转很不容易,要解脱也实在不简单,每个人的脾气、个性不同,“知性好相处”(师父特别强调——我们要随人之性、合人之性)。我们这个身体像地狱,灵光投在其中。
在家人很难了解出家人的修行,我们不能叫你们在家人,用像我们出家人一样的方法修行,出家人可以指导在家人,知道在家人的品性,引导在家人向道,不是要在家人的钱,如果要钱就有贪恋,应该是无形中感化在家人。“解脱”这两个字不简单,度人须随顺众生来度,须慈悲,不可依照和出家人一样的方式来度。对你们好,是希望你们以后像我们出家人一样来修。如有德行,讲一句话就能度众,出家人身上穿的出家衣服不简单。
布施的意义非常深奥,布施,不一定是要布施金钱。若没有钱,到寺里帮忙做事,也是布施,但布施也要看适当不适当,若布施不适当也是没功德。
有钱的人做善事或布施,要拿出很多钱比较容易;没钱的人布施,须省吃俭用,节省几个菜钱来布施,钱虽然少,可是与有钱人布施很多钱的功德是一样的。
人虽为万物之灵,若不修持则与其他动物没有差别,脱离不了轮回,如果知道修行,就能脱离轮回。
从因果上说,多生多劫以来,曾做过猪狗,到现在才变成人,这是很难得的,因四生中其他动物被深重的贪瞋痴所蒙蔽,很难修行,只有人有理智能克服欲念,能修持,这是其他动物对修学佛法比不了人的地方。但因思想的进化,物质文明进步,人类欲念增加。贪欲越重,即减少学佛的信念,不能脱离苦海,这是很可悲的。
古时候,朋友相交很讲义气,有远道朋友来,丈夫不在,只有妻子在家,朋友见了即离去。现代人远道访友,朋友不在,而朋友的妻子在家,却很高兴地坐下来与友妻攀谈,不知道孤男寡女的讥嫌。这是不如古人的义气之处。
人类的贪欲越来越重,其他动物的活动是有时间性的,人类则不然,时时刻刻都在贪,因此造成许多的凶杀、抢劫,使社会不安定。所以人类要减少贪念,要用功修学佛法,使社会安定,个人脱离六道轮回。
修行人的目的,要求“得道”,要求得不生不灭的真如本性,其他外道所修持的还有生灭,若我们修成不生不灭的真如本性,即可脱离苦海。有的外道在表现他自己,如跳神、扶乩等,这都是幻化的。道教讲求去病延生,而学佛不同他们一样,不求长寿,不现神通,实事求是,不做虚伪幻化。
有一天,有一位婆婆很生气地去向老和尚告状,说自己的媳妇多坏、多不听她的话。老和尚只问她说:“你如果肚子痛,有没有办法叫自己不痛啊?你如果拉肚子,能不能教自己不拉呢?”
那一位婆婆回答说:“没办法。”
老和尚说:“你自己都教不来了,怎能叫别人听你的话呢?”
现在的读书人,作兴到国外去留学,特别是到美国和欧洲去。这些西方国家,不重视伦理道德,只讲求科学技术,尽管技术学好了,还是皮毛,做人的道理没有学,纵然一个个都得了博士学位回来,对国家、对社会,严格说起来,并无多大用处。西方人以物质文明点缀了花花世界,却又因不能明礼尚义,而使世界发生动乱,引生灾难。西方人不容易了解“人身难得”这句话的道理,自然对“众生皆有佛性”,也就是“水陆四生胎卵湿化,九类蠢动,一切含灵,皆有佛性”这句话,更无从体会了。我们的身体会坏,佛性却不会坏;众生虽有佛性,却天天在做梦,连吃三餐也是在做梦。梦在六道轮回,不出娑婆。要出娑婆,就须有缘得闻佛法,并照着它的道理去做。
一切的力量都是从“定”中产生出来的,但只有在“静”中才能“定”。一个人在安定的地方,能够定下来,还不算是“定”,要在烦恼的时候,能够定下来才算是定。
娑婆世界是我们暂时借住的地方,一切皆幻化不实,如戏梦一场,到头来总是空,不要贪恋娑婆世界的一切,要万缘放下,念佛求生西方,阿弥陀佛才是我们究竟的归依处,是我们的故乡。
用斋时默念:愿断一切恶,愿修一切善,誓度一切众生。所谓的愿断一切恶,当我们拿起筷子,与人争着夹好菜的当下,便是一种恶念。
世俗人得富贵的,是过去生中布施的功德来的。今生享受福报,若没有无常的磨难,和种种的挫折来刺激,便会沉迷下去,不知醒悟。如果不知道再以福布施,种来世人天的因,等到福消寿尽时,便会堕落,这反而是福中藏祸。“钱”是无生命的东西,人则是万物之灵,所以,我们要会利用钱,不要被钱所利用。有钱要会布施,脑中才会清爽息念,才会消业障。否则,整天为钱烦恼,一直绞业障,这就是被钱利用了。
你看看这个世界,大家都沉在迷梦中,追逐名利,你争我夺。你好,我要比你更好;你强,我要比你更强,每个人都在比赛,看看谁的梦做得最大。结果,这些名、这些利,生不带来,死也带不去,只是徒然多造一些新的恶业,而此番再堕下去,人身也就难得了。
我们这个人身,实在是很宝贵的,也是不容易得的。我们说人生人、狗生狗,各有其类,但是,不论是生人或生狗,都是我们这个灵灵觉觉、不生不灭的灵性在转变的。我们这个心所行的,如果是佛菩萨的行径,那将来就在佛菩萨的境地;如果心行所作的是贪婪、是愚痴、是瞋恚,那以后就是三恶道的一份子,甚至昆虫类、空中飘浮的微细众生类,都是经由我们这个人身,不同的心行作为而转化的。十法界中的一切众生,无一不是经由我们这个人身而转化,我们这个人身并不是那么轻易过的,事实上,我们是在过这个人身劫。
我们生是由业感而生,却往往带着更多的业而去,如果不知道入佛门修净业,在茫茫红尘中,为声色所役,为物质等欲乐所缚,贪瞋痴业造得越多,命终后,堕得越深。
既然知道进佛门,听了佛法,便应当多念佛、拜佛、布施,将来才有个好去处。学佛人念佛,便是要在纷纷扰扰的六根尘中,找出一条超越生死轮回的路,佛念得越多,善根增加,正念增长,才不会随妄念业障流转,才有办法了生死。
要成佛道并非只念佛就可以了。念佛可增加佛根种子,善根利的人,将来还会有因缘入佛门修行,修行人念佛,本身还须受种种的病难与劫厄,以消除宿世来的业报,所以,修行人都要吃苦,受种种的劫报,才能成就佛道。释迦佛不是一世便修成的,他也是经过多少的阿僧祇劫,受了多少的苦厄,才修成道的。
有的人不明白修行的个中缘由,认为出家人修行,怎么也会有病苦、灾厄,也会这般死法。殊不知这色身外表的病痛,与外境上的灾厄,虽然与世俗人等受无异,但是这灵性的昏与明,则大不相同。世俗人这样的病苦灾难后,命终时,灵光昏昧,为业所牵,仍不免堕落四生轮回中,而修行人却能舍下这一身的业尘,一点清澈灵明的心光,超越六道,直往西方,这是大大不相同的。
人是带业来的,来这娑婆世界,受生死轮回的烦恼苦、受五蕴之苦,眼睛贪看好的,耳朵贪好音声,舌贪美味,每天只知道要如何经营,要穿得好、住得好、睡得舒适,世俗人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,以为人生只是为了享福作乐而已,却不知道这番作为乃是造业,造了一些贪业,带旧的业来,再造新的业去,这人身也就难再得了。而佛法中的作为,是福慧双修,是把自己的身心付出,全为了利益他人,不着形相,不贪一己的私利,虽不为己,但在为人之时,同时也利益了自己,这是自利利他。虽然我们每天做种种的事务,穿衣、吃饭、睡觉等等,但这些都是有形相的生死因,必须还要了解,我们还有一个不可见、不可闻的一面,那一面并没有在看、在听、在吃,或在做什么,是一条真正解脱的路。我们带恶业来到这个娑婆世界,要晓得入佛门,由佛法中找到一条解脱的好路回去。一个人在生之时,若不能得到解脱,则死后也不可能得到解脱。
有位美国留学生施姓皈依弟子,来信请示老和尚,有关科学家和一些宗教家,对宇宙执有两派论点,其一,认为宇宙里有无量的银河,每一银河里,有无量的星球和太阳系,而这些银河不断的向外膨胀,旧的银河膨胀,消失了,新的银河又产生出来。另一说,认为宇宙的银河向外膨胀,是会有止境的,到了一个时期,所有向外膨胀的银河将会收缩,这样,一膨胀一收缩,循环不息。这两派的论点,以佛法观之,不知何者为是?
老和尚嘱咐弟子回信说:“以佛法的智慧来观这宇宙,并无所谓的大小、限量、膨胀或收缩,这宇宙的一切,都是吾人自心幻化出来的虚幻色相,是有生有灭的,是变化不定的,不是恒常如此。”
道教的修道人与佛教是不同的,佛教修行是为了了生死,道教则修长生不老。道教中有的很精进,他们也有一个罗汉体,有些罗汉体已经在山中活了好几百岁,还没有死,但是即使再活百千岁仍不究竟,因为不能了生死。而佛教的罗汉修生死的解脱,要断见思二惑,要能舍身,不顾这个身体,不怕苦,修身口意三业,六根清净,才能解脱生老死苦。
诸位在家居士,如果要你们粗衣淡饭,以种种苦行来学佛,那是不可能的,大家还是会走文字般若、研究经典的路,所以,诸位在家学佛,还是以念佛为根本。不要看念佛很简单,业感重的人,会念得索然无味,起烦恼念不下去,所以,各位如果能够一句佛号,一直念下去,这也是不简单的事。
网友评论
圣空甘露公众号
佛成寺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