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菩萨常念知足,安贫守道。凡是佛弟子应少欲知足,增长慧业,以智慧来照了人生,把你的前途照得明明白白。人活着为什么?积福积慧,成就慧业就是了生死,不造生死业,往不生不死道路上走。这属于精神境界无为的事业。
2.“不受磨,不成佛”,要在苦难当中成长。对一切乐不贪著,对一切苦不厌离,这才能守护佛的无上法门。若没有历代大德这么守护,我们现在能学到《华严经》吗?不要认为这是我们的功劳,诸佛菩萨早已创立安排好,我们只是随缘护持一切事业,佛弟子应常时如是观,如是行。
3.学佛法,要入心,学法不入於心,没有用的。有人一闻法就得解,能信入,有人学了一二十年,连门还没入。佛法犹如大海,取多少,随你自己的量。
4.一天当中,我们的心念起了很多变化。一会儿变菩萨,一会儿变畜牲,失之毫厘,差之千里。应发菩提大愿,以慈悲心救度众生。
5.“受苦”是过去业因所感,身处逆境或心里不顺,正是学佛用功的时候。念佛菩萨或读诵大乘经典转变你的业,能不能转得动?要看你修行的力量。
6.我们好多道友老毛病随时犯,写了很多保证,“空话”。今天保证了,隔不到几天照样犯,为什么?这叫众生业。以人严法而显用,你不去严,那用没有的。不修不得,闻了法,得去做!
7.凡有瞋恨心,必有伤害。只要你一发火,你的身体,你所修行的道业,伤害马上就来了,立竿见影。“一念瞋恨起,百万障门开”。一念瞋心生起来,所有障碍全来了。修道者,切莫生瞋恨。
8.学佛要有勇猛心和持久心。今天没学明白,明天再来,一年不成两年、十年、二十年。无论经过什么磨难也不退心,即使死了也要发愿来生继续。“心”不会断的,再来时能够很快遇到佛法,有所成就,这就是心力。
9.事业做得很大,你劝他念佛,他说要继续发展,没时间念。打工挣钱为生,你劝他念佛,他说想多挣点钱,改善生活。大家不要忘了,人事无常,寿命将尽之时,什么都得舍弃啦!
10.每个人的一生,都是过去世所造因而感果。无量的因,善恶交參,业力强者先成熟。如果皈依三宝之后,心力很强,一直念佛法僧,在果上自然能逆来—顺受。
11.什么叫精进?心念纯而不杂为精,不退为进。不退做什么?缘念佛法僧三宝,缘念大乘教义。遇到任何磨难,勇往直前,不退这颗心。
12.五欲的过患太多,我们应当远离!或者你心里志向出家,或者你没想出家,都要修清净行,一定要断除五欲。虽然做不到完全的清净行,但是心里希望像出家人一样,三衣一缽就知足了。换句话说,我们对于衣食不要贪恋,五欲境界看淡一些,虽身在世俗,心里已经作清净行者了。
13.业能不能转化?看业力强还是道心强,强者先牵。道心强转化业障,修行力度不够,那个业你就照样得受。谁都会害病,在你最痛苦时候,你能转化业报,心里有这种认识,就不同了。
14.佛门的话,有时说的很吓人,有时听着很容易,你都不要太执著。说容易,放下屠刀就成佛,一念三千,你也别看得太简单;听到那些警策語也别太害怕,你没造那个恶业,地狱就跟你无缘。学佛法,要善用其心!
15.皈依三宝,身虽在俗,心同菩萨。检查自己身口意三业,对三宝和众生不利的话马上止住不说,不利的事不做,不利的念头不起。我们有这种觉悟吗?更要生起决定成佛的信心。
16.别看菩萨相是泥塑木雕的,但却比我们还真实。什么都可以坏,唯有信仰之心不坏,菩萨的愿力不坏。
17.“家”是一切世间法的根本,也是一切贪爱束缚的地方。“落发出家、遁入空门”生起这一念很不容易。对於出家师父,不论他出家多久,只要穿着袈裟现僧相,你都把他看作僧宝。这是你的福德智慧!
18.怎样降伏其心?“不住”就降伏了。不住色声香味触法,你做任何事,不起执著,就解脱了。“不住”并不是说一切法没有了,不是灭这个相,是不执著而已。所以古德常說:“终日穿衣吃饭,也没有穿衣吃饭”,应当这样理解。
19.业不重不生娑婆,业不降伏也生不到极乐,一念放不下娑婆,极乐是生不到的。我们不要忘了“佛加持力”,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是佛的力量,你念佛把业降伏,虽未断已不生起了。
20.惭愧就是含着庄严的意思,有惭有愧的人,总是庄严的,不会做坏事。
相关推荐
网友评论